北京,2025年3月——中国篮球协会近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,邀请其推荐优秀本土球员,备战即将到来的男篮亚洲杯赛事,这一举措标志着新周期国家队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,也体现了篮协在人才选拔机制上更加开放、协作的思路。
选拔机制创新:俱乐部参与成亮点
根据通知要求,各俱乐部可结合球员本赛季联赛表现、技术特点及发展潜力,向篮协选拔小组提交推荐名单,推荐范围涵盖后卫、前锋、中锋各个位置,重点关注球员的国际赛场适应能力、战术执行效率及团队协作意识,与以往主要由篮协专家组主导选拔的模式不同,此次主动邀请俱乐部参与,旨在更全面覆盖联赛中表现突出的球员,避免因观察视角局限造成的遗珠之憾。
“俱乐部是球员成长的摇篮,教练团队对球员的技术特点、心理状态和潜力有着最直接的了解。”中国篮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通过俱乐部推荐与篮协考察相结合,我们希望构建更科学、更立体的选拔体系,确保国家队能够汇聚当前国内最合适的球员。”

联赛表现成为重要参考依据
本赛季CBA联赛竞争激烈,多名本土球员在关键场次中展现出不俗实力,浙江广厦后卫孙铭徽在组织进攻和防守端的稳定性、深圳马可波罗内线沈梓捷的篮下统治力、广州龙狮前锋王泉泽的外线投射能力等,均成为球迷热议的焦点,新疆广汇的齐麟、浙江金牛的余嘉豪等年轻球员的持续进步,也为国家队注入了新的可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推荐特别强调球员的国际比赛适应能力,由于亚洲杯对手在身体对抗、攻防节奏等方面与CBA联赛存在差异,篮协希望各俱乐部在推荐时不仅考虑球员的联赛数据,更要评估其应对不同风格对手的潜力。
新老交替背景下的战略考量
当前中国男篮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,随着部分老将逐渐淡出国家队,如何构建以当打之年球员为核心、辅以潜力新秀的阵容体系,成为教练组面临的重要课题,本次亚洲杯作为巴黎奥运会后的首项大型国际赛事,既是对新一代球员的考验,也是为2027年男篮世界杯储备人才的重要平台。
“我们需要在保持一定经验传承的同时,加速年轻球员的成长。”某俱乐部总经理透露,“篮协此次的推荐邀请非常及时,让俱乐部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国家队建设进程中。”
技术风格与团队融合成挑战
尽管俱乐部推荐机制拓宽了选材面,但如何将联赛中表现出色的球员有效整合成具有战斗力的整体,仍是主帅乔尔杰维奇团队需要解决的难题,不同俱乐部的战术体系差异、球员间的默契程度、以及应对国际赛场高强度对抗的准备,都将直接影响国家队的最终表现。
篮协在通知中明确表示,被推荐球员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:拥有强烈的为国出战意愿、具备良好的体能储备和健康状况、无重大纪律处罚记录,最终名单将综合俱乐部推荐、专家评估、体能测试及集训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确定。

各方反响积极 期待协同效应
各CBA俱乐部对篮协的倡议反应积极,多家俱乐部负责人表示,将本着对中国篮球负责的态度,公正、客观地完成推荐工作。“这不仅是对球员的认可,也是对俱乐部青训和培养体系的肯定。”北京首钢俱乐部新闻发言人表示,“我们会全力配合国家队的选拔工作。”
篮球评论员张远认为,这一举措有望形成良性循环:“俱乐部在球员培养上会更加注重国家队的技战术需求,球员也会因为有望入选国家队而提升自我要求,这种协同效应将推动整个中国篮球体系的进步。”
按照计划,篮协将在收集各俱乐部推荐名单后,组织专项评估小组进行综合评议,并于四月中旬公布集训名单,五月初,国家队将集结开始备战训练,期间可能安排与来访外国球队的热身赛。
随着推荐工作的全面启动,新一届中国男篮的轮廓正逐渐清晰,这次选拔机制的变化,不仅关乎即将到来的亚洲杯战绩,更承载着中国篮球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探索,在俱乐部与篮协的共同努力下,球迷们期待一支更具活力、更加团结的国家队出现在亚洲杯赛场上。


